西安老膏药(马明仁膏药)的历史
西安老膏药(马明仁膏药)的历史
古医有言:“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轻则祛其表,止其痛;膏药重,则舒筋骨,治其病。”
作为中医五大剂型之一,膏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而其中的集大成者——马明仁膏药,传承六代,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正是这宝贵财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马明仁膏药的故事,要从清朝咸丰年间说起。
河南巩县,当地草医马六懿常年行走于乡间,为当地百姓祛病除痛,小有名气。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马六懿母亲因多年操劳,腿疾渐甚,痛不能走,看着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却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先生倍感心痛。作为医生,却不能为母亲解除痛苦……为此,他研读百家医典,取名家之所长,根据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潜心研制出“马钱风湿骨痛膏”,母亲贴敷后,疼痛减轻,数日即愈。马六懿为母治病的事迹在百姓中口口相传,获赞无数。然而,如何救治更多的人?成为马六懿心中的执念。亲族好友知其心意,便慷慨解囊,资助其创立马氏药铺。因其药方配伍精妙,制药技艺精湛,疗效确切,数十年间,治愈患者无数。传奇药方一时轰动太医院,于是派人邀请马六懿入朝为御医,马六懿以“医者之心不在庙堂之上,而在济世救民,而民乃为国之根本”婉言谢绝。马六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创办的“马氏药铺”,在百姓中有口皆碑,获得“仁心孝世”的美誉传承至今。
马六懿先生画像
马氏古训有三治三不治。三治:鳏寡孤独者,必治;其身清正者,必治;为国为民者,必治。三不治:贪官污吏者,不治;为富不仁者,不治;祸国殃民者,不治。固执的传承者也因此在灾祸四起,饿殍遍地的乱世之中举步维艰。为传承祖上医术医德,马氏药铺第二代传人马金福潜心研究家族配方,举家迁至“药材宝库”太白山,总结父亲制药经验,借鉴道家炼丹术,独创“雪浸丹熔”制作之法,痹症患者每每求之,如脱桎梏。马氏药铺由此声名远播。
第三代传人马明仁先生自小受祖辈熏陶,九岁能背诵药性歌诀,熟读祖传医书,十二岁随父辈上太白山采集药材,拜访名医,勤奋好学,深得陕甘名家及其祖父马六懿先生真传。当时,乱世渐起,他目睹百姓苦难,从小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成年后继承祖辈遗志,在不断的实践钻研中,增加数味太白山独有的、得天地精华的野生“七药”入膏,使马明仁膏药疗效更为神奇。民国二十五年,因其为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医治好腰疾而声名鹊起,杨虎城赞誉“喝五日汤药,不如一贴马明仁膏药”建议改名为“马明仁膏药”。
民国二十八年,于右任先生在亲历了马明仁膏药的神奇效果后,亲题“仁心孝世”金字招牌,赠予马明仁先生。1935-1940年期间,马明仁受好友苏先生感召,多次奔赴延安,为陕北红军赠医施药,分文不取。
马明仁膏药传统古法技艺,在西北独具一格,并且传承至今。第一步:精选秦岭山脉太白山高寒地带的珍稀野生七药,药材纯正,药效好,药材再贵也绝不偷工减料。第二步:将新鲜草药埋至太白山顶积雪中--取天上之水,化药中之毒,提药中之功。第三步:依照阴阳生发互补之道,精选扶正至阳的桑、槐、桃、柳、榆五枝搅拌--融木之精华,助药中之性,长药中之力。第四步:将药油置于铁锅,加入蟾蜍皮等,意在提升药膏解毒开窍之功。第五步:丹药有扶阳祛湿、祛腐生肌之效,散入药膏,可助长生发之力、愈合之功。第六步:黄丹入锅后瞬间由红变黑,产生白色浓烟,有解毒成膏之效。第七步:武火下丹时,锅内药膏由暗红变黑亮后并散发缕缕药香时,快速测试药膏,如能像珍珠砸下水面而再反弹上来,说明药膏熬到位了。第八步:根据病症所需加入少量用炼丹术升制的丹药(红升丹或白降丹),有引使增效之功。第九步:熬制成膏后,浸泡至天然井水中数日--浴地下之水,灭药中之火,留药中之精。第十步:出土后再埋入土中数十天---吸地之精华,驱药中之燥,增药中之效。第十一步:择时启封,取出膏药,水浴融化,加入冰片等细料搅拌。用竹筷摊涂于布、皮等材料之上,用蜡纸包好。经过这些繁琐的工艺,制成马明仁膏药成品。
雪浸法
丹熔法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马明仁膏药传至第四代、第五代时,因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遭到严重的打击,一度落入低谷。然而第四代、第五代传人,在重压下依然不断的学习改进,潜心研究,让马明仁膏药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
第六代传人马绪斌先生心系百姓,在亲眼目睹了众多中老年骨病患者被疼痛折磨却无法根治的现状后,毅然放弃“铁饭碗”,决心将马明仁膏药铺开到百姓家门口,2001年建成马明仁膏药生产厂房,一直采用古法炼制,纯天然,纯手工。在制作工艺上,不仅完整继承了古法炼制的精髓,而且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将传统技法得以更深层次的丰富,把膏药的药用价值和传统工艺演绎得别具一格,最终沉淀为独树一帜的古方精品。
马明仁膏药
百年来,马明仁膏药以“仁心孝世”的理念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与信赖,作为“非遗”传承人、马绪斌开始了在全国的连锁经营,以店铺的形式将马明仁膏药开到全国各地,现全国门店已达到800余家。2009年,马明仁膏药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被国务院评审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马明仁”商标被西安工商局评定为西安市著名商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此基础上,为更好的济世一方,公司秉承“仁心孝世”的百年宗旨,本着“传承国遗精粹,呵护生命健康”的使命,倾力打造真正服务于老百姓的百年老字号企业,缔造国药的国际品牌。如今,马绪斌在坚持古法验方的基础上,进一步潜心钻研,从广度和深度上对马明仁膏药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研发,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系列膏药。2015年建成了现代化新型厂房。
在研发新型膏贴的同时,为了传承马明仁膏药百年以来的古法技艺及文化理念,马绪斌不忘培养新的传习人。他摒弃门户之见,广纳弟子,手把手将家族传承百年的膏药的古法技艺传承于千家万姓。至此,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如滴水入海,绵延不绝,传承永续。
除此之外,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国中医药产业和事业,促进人类健康,由西安明仁药业有限公司牵头,逐步打造出一个绿色、环保、健康的中医药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传习基地。目前,已建立了国家级非遗马明仁膏药太白山传习基地、西安曲江传习所,通过膏丹资料收集、炮制器具展示、传习古法技艺等形式,有效地加强了这一百年技艺保护和传承,进而让更多的人通过马明仁膏药认识、传承并弘扬中医药文化,造福世人。
以上就是(西安老膏药(马明仁膏药)的历史)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