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科普)工农兵大学生
(名词科普)工农兵大学生
1967年10月14日,CPCcentre、“中央CPCR”小组等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revolution的通知》。这个通知发布后,自11月起,大部分中小学生陆续回到课堂,新生也开始入学。
这时,上海机床厂的培训经验引起了教员的注意。1968年,为了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上海机床厂举办了一次培训。1968年7月22日,在教员的指示下,《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教员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他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后来人们把教员这段话称为“七二一指示”。
同年9月,为了贯彻“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制为两年,学生毕业后仍回厂工作。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学”的教学模式逐步向上海市以及全国的工厂企业推广。
“七二一指示”的发表,构成了培养大学生的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针:一个方针是,高校毕业生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参加劳动和军训,当普通劳动者或士兵,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一个方针是,从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种通过相互结合的两个方针来培养工人、农民、解放军大学生,或者把大学生改造成为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思路,就是教员设想的“教育revolution”的方向。1970年,“CPCR”初期的混乱场面已渐渐平息。而关于恢复大学招生的议论,也成为当时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5月27日,北大、清华两所大学提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具体意见(修改稿)》。在集中了各大学意见的基础上,政府也形成了恢复办大学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要缩短,要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
一个月后,CPCcentre批转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后来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这种推荐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尝试。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有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一经当地“revolution委员会”推荐,政治审查合格后,即可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我国从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10年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推荐制的大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以上就是((名词科普)工农兵大学生)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