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特朗普同志暴露了,纽约时报向全美解释 他为何叫 川建国

特朗普同志暴露了,纽约时报向全美解释 他为何叫 川建国

落寞的神情,孤独的背影还有身后那一片唏嘘的感慨声,这是特朗普总统参加完 俄克拉荷马州 的竞选集会后被光影捕捉到的一幕。虽然只有短短一瞬间,但无疑预示了特朗普的未来之路十分艰难。

纵观全球,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而特朗普团队却未能叱咤风云、笑傲于江湖,以至于美国逐渐的被世界孤立乃至于边缘化。

而近日《纽约时报》再度刊文攻击美国总统,但这一次的角度有些“清奇”——称“中国人特朗普在华盛顿、我们的总统不是美国人”。文章还特别指出:“特朗普是中国安插在美国的人,中国人亲切的管他叫川建国。”

当然,美国媒体的报道本身有些哗众取宠的“标题党”意味,而且考虑到《纽约时报》一贯以来的自由派立场,反特朗普已经是家常便饭。但即便如此,这篇文章同样能传递出一个问题——特朗普真的能遏制中国吗?

对此,大部分学者认为:2020年是世界格局发生突变的重要一年,如果特朗普实现连任,将加速国际合作体系的崩裂,导致世界陷入进一步的混乱中。而特朗普反复提及对中国的制裁方案,看似削弱了对方的“有生力量”,实则给自身造成的伤害更大。

除此之外,白宫政策的不断反复以及逐渐单边主义,也让盟友在“站队”问题上产生了徘徊和质疑,这都在无形中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用和国家形象。

纵观美国历史,几乎每一次的危机都造就了一位强势的总统,并塑造了新的秩序:

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的当选,最终他结束了南北战争;1940年 富兰克林·罗斯福 的连任,他带领美国加入二战,并赢得了胜利;1980年 罗纳德·里根 的上台,他通过“星球大战”等一系列计划拖垮了苏联。

可以说正是这些历史人物的及时出现,确保了美国的长盛不衰。而放眼当下,这种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又在哪里?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可能答案让人失望。

新冠疫情不似战争却比战争伤害大的特性,让美国痛不欲生,白宫根本没有有效的手段予以应对。这使得美国成为了全球疫情的“震中”,并沦为了各国笑话的对象。作为对这一历史事件富有主要责任的特朗普团队,除了向中方甩锅还是甩锅,其让美国站在了公义和真理的对立面,如此不堪的总统,竞选初步失利难道不是历史的使然。

话说回来,将罪责推给特朗普一人,颇有些“不分轻重”的味道。在抗疫事项上,白宫非不尽力,只是制度的桎梏、法律的束缚,让特朗普不知所然。特朗普只能搬出“美国再伟大”的旗号,到处欺瞒世人。

美国走向衰落是历史大势,新冠病毒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这一趋势。而和美国的日式衰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按照自己设定的轨道仍有条不紊的前进,并逐渐成为了后疫情时代全球新的“灯塔”。

在6月23日的中欧峰会上,欧盟领导人罕见的忽略美国,将中方奉为“座上宾”;在G20会议上,多国集体抵制了白宫将中国污名化的方案;甚至在“宙斯盾”反导系统部署一事上,日本显露了异乎常态的强硬姿态。这一切表明:美国“高举高打”的时代已经终结,特朗普已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白宫的“急功近利”,其给予了盟友可乘之机,也在无形中加速了中方的崛起。多年来有一种观点一直比较流行,其认为中方之所以能够在强国林立的丛林能够生存,美国的暗中掣肘功不可没。简单的说,由于美国的打压,中方加速了自我内部的革新;由于美国的军事封锁,中方不得不走经济输出这条捷径。

显而易见,特朗普的对华策略可谓“铁拳打在了棉花上”。如果美国不从思想和意识形态上做出改变,和中方处理好关系,那么迎接它的将是比今天痛苦百倍的局面。借用《纽约时报》的一句话,可以作证这种观点:白宫有一人,美国皮中国心,其名为“川建国”。

以上就是(特朗普同志暴露了,纽约时报向全美解释 他为何叫 川建国)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