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科学人物志01)熟悉又陌生的 穿越者 亨利·卡文迪许

(科学人物志01)熟悉又陌生的 穿越者 亨利·卡文迪许

放眼国际,映入大家眼帘当然是这位,Ezio的好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

不过,今天我希望和大家分享还有一位人们耳熟能详,但又陌生的人物——卡文迪许。

当然,肯定不是这位,是这位。

亨利·卡文迪许(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首先解释一下标题,之所以称卡文迪许熟悉又陌生,我相信,不论是因为G测量的实验还是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不过不是卡文迪许建的,是他近亲,曾任剑桥校长的威廉·卡文迪许建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曾经听说过这个男人的名字,但是了解他人生经历的人却很少。称卡文迪许为“穿越者”,则是因为他在18世纪,那个中国还是康乾盛世,西方工业革命刚刚方兴未艾的时代,他却完成了许多跨越时代的实验,为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历史上大部分科学家的故事都是穷小子通过努力、奋斗,最后出人头地的传统励志剧本,那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卡文迪许,必然是当今异世界转生流的王者,天生的龙傲天。卡文迪许的祖父是德文郡公爵,而外祖父则是肯特公爵,良好的家世便是卡文迪许成功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是卡文迪许独树一帜的“钞”能力;卡文迪许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在卡文迪许儿时埋下了属于学术的种子,这份热爱与卡文迪许的才华一同发芽成长,最终化作斩断成功路上无数荆棘的慧剑。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便是卡文迪许所处的时代。卡文迪许出生于牛顿病逝四年后,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所谓时代造英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时代,为卡文迪许送来了一个舞台,一个名为“实验”的舞台。

卡文迪许出生于1731年10月10日,那时他的母亲正在法国修养,因此,卡文迪许生在法国南部。因为显赫的家世,卡文迪许从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11岁的时候,他被送到了当时伦敦有名的贵族中学海克纳学校学习了8年。到了1749,18岁的卡文迪许迈入了剑桥的大门。但是在他22岁那年,因为看不惯剑桥的宗教考试制度,他毅然选择了离开,没有获得学位。离开剑桥,对于卡文迪许这样的后浪而言,不过是不足挂齿的一桩小事。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离开剑桥的卡文迪许失去了继续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在那个年代,除了各个高等学府,并没有公家建立的实验室。如果是一个剑桥的普通学生,考虑到这一点,想必会斟酌一番,但对于卡文迪许这位“钞”能力者,没有实验室,自己建一个不就好了?于是,在定居伦敦后,卡文迪许便在自己家装备了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实验室,在之后的50年时间里,除了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卡文迪许唯一做的事情,便是闷在自己家里做实验。1760年,卡文迪许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1803年,又被选为法国研究院的18名外籍会员之一。不过,这位生活奢华,富有才华的天才,在日常生活却无时不透露出古怪。和某些物理学家人际关系混乱,花边消息不断(说的就是你薛定谔)恰好相反,任何想与卡文迪许打交道的人都不能与其好好相处,甚至连与自己的管家交流也需要靠书信。当时,著名博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每周都会在家举行一次科学界名流的聚会,渴望了解科研前沿的卡文迪许自然不会错过,然而在会上却从不主动与他人交流,总是一人躲在会上最安静的角落。因为他的怪癖,班克斯爵士总是会告诫卡文迪许的仰慕者,绝对不要靠近他,甚至不能直视他。如果真心希望听到卡文迪许的见解,一定要假装无意闲逛到他的身边,再已恰好能让他听到的声音假装自言自语,但这还是不够的,除非卡文迪许对于你的低语十分感兴趣,才有可能得到他的指点,否则,留给你的,一定是一个转身而去的背影。也许正是卡文迪许这样怪异孤僻的性格,才能让他能沉浸在科学的海洋。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

简单聊完卡文迪许的一生,此次的故事也将进入高潮。没错,下面我将带领大家走上名为“实验”的舞台,去欣赏卡文迪许那流传百年依然充满活力的独舞。

卡文迪许公开发表的实验成果并不多,发表的论文仅有18篇。但这些论文已足以助他留名科学史。其中,最受人推崇,奠定卡文迪许在科学实验界地位的,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扭秤实验(下图)。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扭矩实验:把扭矩安装在一间密不透风的屋子中,将镜子安装在扭矩上,用光束照射镜面,反射的光线到达一个有刻度的平板,以此来放大力的改变带来的微小变化。很巧妙对不对,这种放大微小量的思路今天依然被实验室所沿用。不过真要说起来,卡文迪许实验用的扭秤并不是他亲自设计,而是由另一位科学家米切尔设计并制造,最后几经转手才到了卡文迪许手中。但这并不影响卡文迪许用它留下了经典的扭秤实验。在那个牛顿留下万有引力后的时代,人们对于宇宙,天文的探索更加狂热,无数人加入到测量天体数据的工作中,卡文迪许也不意外。和教科书中记载的通过扭矩实验测量出万有引力常数G不同,卡文迪许实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测量地球的密度和质量。不过,G的数值已经可以由他测量的数据算出,而且相当精确。而他所测量的地球密度呢,与21世纪的数据对比,仅有0.65%的误差。

我想,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已经被卡文迪许的巧思与严谨所折服。但他的成就远不止如此,除了物理,化学方面卡文迪许同样展现出了无尽的才华。1784年,利用一种现在的中学生很熟悉的方法——排水法,卡文迪许测量了空气的组成成分。他除了发现氧气在空气中占比为五分之一左右外,还发现了空气中那少量的几乎不发生任何反应的稀有气体——惰性气体。直到百年后第一种惰性气体氩气被发现,才证实了卡文迪许的实验。这就是预言家吗,刀了刀了。在多年的实验中,他还发现,当金属与酸反应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更神奇的是这种气体燃烧会产生水。卡文迪许当然不是第一个发现氢气的人,但是是第一个认为氢是一种全新元素的人。

这些伟大的发现,已经足以另一个科学家留名青史,然而,这只是卡文迪许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他更多的手稿并未发表,而是被深藏在他的故居中,由他的侄子保管,直到七十年后,这些手稿才被发掘并公开,而手稿的发掘者,正式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麦克斯韦对手稿呕心沥血的研究,终于让卡文迪许的实验成果重见天日。那么,重现于世的科研成就都包括哪些呢?因为卡文迪许的研究涉及电学、磁学/热学、计温学、气象学等众多方面,这里只选取部分有着重要意义的结果。他率先预见了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以及电传导定律。通过扭矩实验,卡文迪许自然也得到了库仑定律相关的结论,而且比库伦的结果更加精确。除此之外,他所研究或预见的包括但不限于用于研究气体的查理定律、潮汐摩擦对地球自转的减慢等。同时,他还曾经提出电介质、电势以及与电场极为接近的“电气”的概念。卡文迪许的一系列研究是远远领先于时代的,这正是他被一些人称为“穿越者”的原因,尤其是他在电学上一系列重要却不为人所知的实验,几乎每一项都对于电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如果卡文迪许将他的所有研究成果全部发表,科学的发展可以加速20年。不过,也许我们应该庆幸他并没有发表,否则我们现自所用的定律有很多都要被冠上卡文迪许的名字了(笑)。

古往今来,无论中外,淡泊名利,潜心钻研者,总是会受到世人的尊崇。卡文迪许正式这样一位名留史册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几乎每一项实验成果,都会为他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他却从未有过发表的念头。卡文迪许被称为“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对于他这样的贵族来说,科研不过是他生活的消遣,实验只是他的兴趣爱好。卡文迪许不需要发表论文为自己争取名利,加之他是一个不愿与外界多接触的孤独者,这些珍贵的科研成果就被放置在书屋中几十年。这里借用旦总的一句话:“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也许,卡文迪许正是这样一个人吧,视名利如浮云,一心投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无怨无悔。

很多人都把淡泊明志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无时无刻不困在那名为名利的漩涡中,大部分人在漩涡中苦苦挣扎,一部分人选择了被淹没,深陷于名利的泥淖,至于极少数人像卡文迪许一样成功上岸。也许你会说卡文迪许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是一个超级富三代,如果不是他的身世,他一定不会有如此成就。的确,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卡文迪许的成功道路上,“钞”能力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那一份心,敢于沉浸在自己所爱,无怨无悔的心。金钱会闪耀,但更加闪耀的,是这份热爱,这份信念。

这就是卡文迪许的故事,一个“穿越者”的故事。愿每一位像卡文迪许一样投身科研的工作者都能有所成就。

——谨以此文,纪念卡文迪许先生诞辰289周年

以上就是((科学人物志01)熟悉又陌生的 穿越者 亨利·卡文迪许)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