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住在深海的大菠萝里
是谁住在深海的大菠萝里
一提到海绵你首先想到的如果不是海绵宝宝总应该是洗澡用的或者刷盘子洗碗用的那个方方正正的海绵了吧,那些海绵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厨房卫生间都少不了它,当然虽然说是海绵,但是真正的海绵我们早就不用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所有的“海绵”其实”都是高分子工业材料的产物,无论是餐具清洁海绵还是洗澡用的打泡球,不过要知道在没有发明高分子工业材料来做海绵的那个年代,人们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去寻找真正的海绵使用,并且不是人人都能用的上用得起海绵,甚至海绵还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欧洲人从很早便开始利用天然海绵作为头盔内柔软的垫材或者沐浴时的清洁工具。在合成材料发明之前,为了获得更多的海绵,希腊的卡林诺斯岛(Kalymnos) 甚至催生了“采绵人”职业,以潜水捕捞海绵为生计,这些”采绵人“将自己绑在一头拴了石头的绳子上,依靠石头的重量将自己带入水底采集海绵。到了20世纪中叶,过渡的采捞活动已经导致当地的海绵濒临灭绝,这让海绵的价格一路攀升,甚至变成了贵族的产物。
与其说海绵宝宝是海绵不如说是块百洁布。。
Spongia officinalis,被称为浴海绵,是第一种商业上使用的海绵。它曾经遍布地中海的海底,但是因为过度的摘取捕捞让这种生长极为缓慢的动物消失殆尽——一块和你洗澡时候用的打泡球一样大小的沐浴海绵可能需要将近40年才能长成。
自然状态下的浴海绵是灰色的
海绵是多孔动物门Porifera的生物,为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多孔动物门也称海绵动物门(Spongiatia或Spongia),可以统称为海绵。海绵没有神经、消化和循环系统,相反,它们大多依靠海水流过自己的身体来获得食物和氧气并消除废物,就像海底中的滤水器。
由于形状像植物,而且根植在海底中,所以海绵千百年来都被认为是植物,但后来发现它们几乎具备所有最基本的动物特征,所以到十九世纪中期才被归入动物界里头。但近期基于基因组资讯与系统发生学的更多证据,应否把它们保留在动物界还是独立出来自成一个界别的论点在生物学界仍在不断讨论中。
管海绵在海底的自然样子
海绵的体型多种多样,小的不过几克,大的却有45公斤,最大的海绵跨度能有4.2米。海绵的颜色颜色同样是丰富多彩。海绵没有神经系统,但海绵细胞共同捕食、分工消化,所以被认为是动物界器官形成的开始。海绵大多为雌雄同体(Hermaphroditic)
而层孔虫,也就是你处理鲍鱼,牡蛎时常聚集成群在壳上密密麻麻的东西,常和珊瑚、苔藓虫及藻类等一起形成生物礁,这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
海绵没有神经也没有大脑,它们可以说其实就是一团松散的细胞,你无论是用力碾压或者撕扯活体的海绵也不会让其做出任何反应——因为它根本就无法运动,这也是当时为什么林奈会把海绵分类成海藻的原因所在,这团松散的细胞几乎没有什么寿命限制——只要不造受破坏,海绵几乎可以一直活着,在南极的海绵甚至都活了几万年之久。
南极海绵
海绵和那些无法移动的海洋生物都一样,无论是藻类还是那些动物,比如藤壶,牡蛎,管虫,或者珊瑚,它们在成年之后一动不动,但是在它们刚刚孵化的时候会有一小段“浮游”其,我们所说的“浮游生物”很多就是它们的幼体所在,当然海绵也不例外。当海绵幼体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礁石,然后开始定居发育它们的“根”,这个“根”没有植物的根的左右,无法靠根茎摄取营养的海绵只是用其作为自己固定在海床上的“绳索”防止被水流冲走,于此类似的还有贻贝的“足丝”,这些在成年后终身不再移动的生物被称作“固定生物”。
虽然不能走动,但丝毫不影响海绵吃东西。它们身体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孔,小的是入水孔,大的是出水孔。它们通过振动体壁上的鞭毛,让海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身体的小孔内,水中的碎屑、藻类等营养物质被体壁上的领鞭毛细胞捕捉吞噬,剩下的海水再通过出水口流出体外。水沟系是多孔动物特有的结构,海绵的摄食、呼吸、排泄等活动都是通过水沟系完成的。
原始的海绵种类如白枝海绵属(Leucosolenia) 的水沟系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单沟型结构,水流从海绵身体上的小孔流入身体后便直接进入中央腔。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许多海绵通过增加体壁的褶皱、增加领细胞数量及分布面积,形成了双沟型或复沟型的体壁结构,这样可以增加海绵利用水流摄食、代谢等活动的效率。不过,也有像肉食海绵这样比较格涩的、不具备水沟系的类群,它们主要分布于深海,主要依靠身体表面分泌的黏液和棘刺捕食小型甲壳动物。当然海绵也不是没有天敌的,我们所知的很多海龟都会以海绵为食,有些种类的海龟甚至专吃海绵。
现代的科技——高分子海绵
当然海绵的作用完全不仅仅是擦盘子和洗澡那么简单,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这些生物的缺失可能会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紊乱,但是拥有强大繁殖能力的海绵可不会轻易灭绝,如今我们已经发明出了高分子材料远超天然海绵的效果,那么天然的海绵——就让它继续生长下去吧
以上就是(是谁住在深海的大菠萝里)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