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德国半履带系列 标准型半履带车及其改型(1)

德国半履带系列 标准型半履带车及其改型(1)

Sd.kfz.3 骡子 半履带卡车

1941 年德军入侵苏联后,东线恶劣的天气及道路状况对德军各种车辆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在1943年,欧宝公司接到军方的命令,生产一款新型半履带牵引车以应对这种状况。该车采用了欧宝公司的3吨骡子卡车底盘,以及欧宝6缸3.6升发动机,最高时速达到了40千米每小时,有意思的是该车并没有采用交错式负重轮设计,而是采用了平衡式悬挂。1944年,总共生产了约22500辆Sd.kfz.3。

在生产中共有三种型号,其车体和悬挂系统各有不同,有的型号装备了烟雾弹发射器。

骡子改型中最有名的就数Sd.kfz.4/1式火箭炮了!

德国人研究火箭炮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1909年,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就购买了瑞典人温格中校的固定火箭炮的专利,并独立进行了改进和试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火箭炮曾在战场上试用。但是,还没等大量生产,大战就结束了。

德国人用骡子作为底盘,在车体尾部安装可360度旋转的发射器,其上有10根41式150毫米火箭炮的发射管,呈上下两层对称布置。这种火箭炮的战斗全重7.1吨,全长6米、宽2.2米、高3.05米,公路最高时速为40千米,小时。车上可携带20发150毫米火箭弹,还配有使用相同底盘的弹药车,10发齐射时间为18秒。该型车装80升油,公路可行驶130千米,越野为80千米。1942年1月初,希特勒要求尽快完成研制工作并以月产20辆的速度装备部队。

1943年秋季,该炮开始在东线试用并得到部队的好评,于1944年5月14日开始正式列装,共生产了约300辆火箭炮车和250辆弹药车,4/1虽然由骡子发展而来但负重轮样式却不同于骡子,该车装备有小型孔洞两孔负重轮、小型孔洞四孔负重轮、中型孔洞四孔负重轮,当然啦也通用骡子的六幅孔洞负重轮。

Sd.kfz.6 5吨半履带车

1934年,应军方要求,布兴公司生产出-款轻型火炮牵引车BN14, 并被定名为Sd.kfz.6/1。该车使用90马力的迈巴赫NL35型发动机,车体后部安有三排座椅。1935 年,布兴公司开始生产BN15,即Sd.kfz.6 的工兵型。奔驰公司也参加了该型的部分生产,编号为DB15。与牵引型不同的是工兵型Sd.kZ.6弹药箱被拆除并又增加了一排座椅。工兵型又分为牵引工兵桥桥架的Pf10型、舟桥门桥Pf11 型及桥板的Pf12型。

1938年,Sd.kfz.6换装迈巴赫NL38TUK发动机,负重轮增加为6组,生产编号为DB18。1939年,Sd.kfz.6 的最后一款型号BN9及9b开始生产。换装了115马力迈巴赫NL 54发动机的Sd.kfz.6时速达到了50千米每小时。至1944年,Sd.kfz.6总共生产了约2600辆。

Diana(戴安娜)自行反坦克炮

北非战役期间,88 毫米高射炮的数量不足和糟糕的机动性,一直导致非洲军初期对大威力直瞄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隆美尔在沙漠中的策略是以快速多变的机动和瞒天过海的欺骗,来弥补上面提到的缺陷。

巨大的棍状物体

129的专用反坦克型号瞄准镜是在驾驶舱外面的

为加强非洲驻军的反坦克火力,德国还是想出过不少办法的:从运输到非洲的黄鼠狼坦克歼击车到虎式重型坦克、HS129攻击机,以及我们要现在讲到的戴安娜反坦克炮。

事实上,作为应急的临时性自行反坦克炮,这种外形简陋的半履带自行反坦克炮Diana的诨名,并不是德国人的创意,而是英国军队给它的绰号。

在国防军的正式文件中,这种车辆的全称是: 76.2 毫米FK-296 (r)Auf 5t Zugkraftwagen Sd .kfz.6/3.从这个拗口的编号中自然可以发现,这是在德国Sd.kfz.6半履带车上加装前苏取762毫米野战炮构成的自行反坦克炮(火炮来源干国防军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从前苏联缴获的F-22野战炮,或称为M-1939型野战炮,德国给予编号FK-296 (r))。

该车在非洲的战斗生涯一共只有6、 7个月。到1942年6月非洲军攻克托卜鲁克时,戴安娜的可用数量就下降到了2辆。在阿拉曼地区稳定的那段时间,德军修复了几辆戴安娜。到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开始时,非洲军团一共有5辆戴安娜可以使用。但在英联邦军队的进攻中,有2辆戴安娜被澳大利亚军队几乎完好的缴获,剩余的全被击毁。

Sd.Kfz. 7半履带运输车

Sd.Kfz.7最早出现在1938年,主要用作88毫米高射炮和150毫米榴弹炮的牵引车。也成为大量装备的20毫米和37毫米防空炮牵引车。同样也成为了88毫米炮与20毫米37毫米防空炮的底盘,并且还因为它的载重量和优异的性能,经常作为抢救车辆使用。

Sd.Kfz.7可以携带多达12个人。根据席位的调整,还可以存储各种工具,车身体宽大,可携带各种装备。 一个封闭的弹药储存空间设在车尾,负载达8000公斤。Sd.Kfz.7大多配有绞盘,挡风玻璃和帆布顶篷能够折叠。后来的简化型出现了木材框架式布局。 除了德军本身大规模装备外还装备了意大利保加利亚等,甚至出口到了巴西。

该车的改型是非常多的

随便放个图片不要在意Sd.Kfz. 7/1 20毫米自行四联装高射炮

原型车出厂照片

首先是Sd.Kfz. 7/1自行四联装高射炮,煎蛋的说,该车就是加装Fak38L/112.5型20毫米四联装高射炮的Sd.Kfz. 7,该车被定名为Sd.kfz7/1。其弱点是全敞开战斗室和驾驶舱,没有任何装甲保护,人员极易受到攻击。

20毫米四联装高射炮能360°旋转并且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平射。Sdkfz.7/1 有两种型号,分别是标准型以及装甲增强型,两种型号,因为早期型号装甲防护薄弱,后来生产了驾驶舱全向包裹8毫米装甲的装甲加强型。共生产了319辆。车重增加为11.5吨,由车后拖挂的拖车来提供后续弹药。

Sd.Kfz. 7/2 37毫米自行高射炮

该车装备有一门Flak37L/98型37毫米高射炮,通过其后拖挂的Sd Anh57拖车提供持续弹药。该车装甲增强型和标准型一共生产了123辆,配备成员10人。Flak37L/98型37毫米高射炮高低射界-8~ +85°,瞄准具为Flakvisier 40。同样该车也分为标准型与装甲增强型。

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牵引车

在Sd.Kfz. 7基础上改装的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牵引车。该车主要用于88炮的牵引,为88毫米炮提供机动能力,因为当时88毫米高射炮是德军面对某些坦克时最有效的反制手段。该车全覆盖14毫米厚的装甲板,但只能防御轻武器和弹片。由于战争中的自行火炮发展,这种牵引车很快就被淘汰了。这种装甲车的乘员为8人,并且在1940年的西线战役中第535、560、605 重型坦克驱逐大队装备。

Sd.kfz.7/5 自行反坦克炮

煎蛋的安装方式

虽然这个只是一个战场临时改装的方案,但严谨的德国人还是给予这样临时改装的车完整编号7.62cm (r)Pak auf Zugkraftwagen 8tArtemis,特种车辆编号Sd.kfz.7/5,绰号“狩猎女神。该车在量产型车的基础上除去后部结构,安装上一门缴获的前苏联76.2毫米Pak36(r) 火炮。与前面提到的Sd.kfz.6/3自行反坦克炮相比,该车没有Sd.kfz.6/3那样的装甲防护,仅有炮盾提供防护。另外主动轮上的加强筋结构和Sd.kfz.7完全不同,前方轮胎形状也是辨别特征。但是两种车安装火炮方式几乎相同,使用火炮、弹药也相同,只是底盘的区别。

Sd.kfz.7/9 V2导弹发射信息控制车

Fuerleitpanzer auf Zugkraftwagen 8t特种车辆编号Sd.kfz.7/9 V2导弹发射通信控制车。当V2导弹装备德国陆军后,为了避免盟军的侦察及空中打击,V2采用了从不同发射场发射的机动战术。因此1943~ 1944年,一小部分Sd.kfz.7被改装了特殊上部车体后成为了通信指挥车辆,用于指挥v2的发射。同时,也可以用来拖载导弹的发射平台。

最后一种介绍的车辆是一种实验车辆50毫米Flak 41自行高射炮

这是刚刚出厂的蟋蟀M装上了MK 103 30毫米高射炮用来镇压当时波兰暴动

该车完整编号为Sd.kfz.7 mit Versuchsau-fbau 50mm Flak 41自行高射炮。该炮属于实验性质,仅此一辆。该车安装了1门50毫米Flak41高射炮。由于该炮是德军二战期间发展的一种不成熟的高射炮,在1941年便终止了该型号的发展与生产。准备安装该炮的实验车也昙花一现没有量产,笔者用尽全力也没有找到该车的图片,没有办法配几张同样少见的图片吧。

该车的图片同样稀少

好了,这就是德国半履带车系列标准型半履带车的第一期内容了,配图方面感谢UP主大头尼Titoniii提供的帮助!

性感火箭炮在线犁地

编辑|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II

以上就是(德国半履带系列 标准型半履带车及其改型(1))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