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谈谈我个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知

谈谈我个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知

《她只是个孩子》讲了一个特殊教育教师桃莉·海顿在面对一个“特殊”的孩子席拉时的做法。在我看来,特殊教育教师之于特殊学生就像医生护士之于患者。特殊教育教师不仅仅在教授知识,而是在照顾方方面面的事情(其实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学校老师是一样的),包括学习、生活与做人,但这类教师却比普通学校的老师更加辛苦,更加不被人们理解。原因可能有以下的几点内容:

首先,“疯子要在疯子班级里由疯子来教”。虽然这句话很不入耳,但却也是事实。书中讲到了桃莉老师的特殊班级里本有8个“疯子”就已经够让人头疼,却又在某时刻迎来了第9个“疯子”。因为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有一些儿童在病情发作时,他是完全不自知的。也就是说,他们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被迫的。于是这类情况是没有办法制止,只能等到体力耗尽之时,才能将场面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之后,既要安抚其他受惊吓孩子的情绪,又要对“事发人”说明情况,让他认识到由于他的病情而导致的情形。那么,特殊教育教师就起到了一个润滑的作用。如果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我想一个普通人连一分钟的时间都不想待,并且还发誓要远离这个地方。更何况这类教师还要在这里待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么在常人看来,特殊教育教师就是一个真正的“疯子”。

其次,在许多情况下,某些特殊儿童的病情发作并不是固定的,可能是在上课时,可能是在课间,可能是在放学的路上,也有可能是在老师不注意的任意一个时刻。或许是老师上一秒刚刚坐到椅子上,下一秒教室里便传出了以不同的声音。那就是意味着,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时时刻刻注意特殊儿童的动态。一旦发现其中某一个孩子与平时不同,那么教师便要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确保没有人受伤(亦或者没有造成重要财产的损失)。可以说,特殊教育教师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花费了比普通学校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再者,在本书后文桃莉与席拉的交谈中,席拉的父亲说“那是一个疯子班级,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恶魔放到那个地方?还不如等那个医院建好了,把她送到那里……”这其实就说明了特殊教育教师不被人理解的尴尬境地。他们可能宁愿相信毫无经验的不相关人士,也不愿相信资深的特殊教育教师。书中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席拉很喜欢这个环境。因为在这里,席拉才找到了自己,才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当然,如果席拉没有遇到桃莉老师,那么她就要被送到当地特制的一个机构(这一句话可能需要您在读了书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退一步讲,即便席拉遇见了一个特殊教育教师,如果席拉不能达到所谓的标准,老师也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作为一个特殊教育专业新生,我有幸能够读到这位桃莉·海顿前辈的大作。虽说不能面对面地交谈,或许这些问题的提出会太早,但是也能从她的著作中阅读到、学习到许多我们今后会面临到的问题:

①在处理特殊儿童之间的矛盾问题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②在于特殊儿童交谈时,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

③如何快速地、有效地与素不相识的特殊儿童们建立关系?建立怎样的关系?又如何让特殊儿童之间形成同学、朋友(甚至亲如亲人)的关系?

④如何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用具开展课程活动?

⑤当特殊儿童有突发状况时,怎样解决与课程的关系?

⑥如何有效地培养特殊儿童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亦或者其他方面的能力)?

……

以上不是说宣扬特殊教育教师有多么辛苦,有多么不容易。而是通过这篇文章,给特殊教育教师正名,希望社会各界能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关注。即便我们在您的眼里是一个“疯子”,不会被别人待见,我们也是老师,只不过学生不同而已。

以上就是(谈谈我个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知)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

86%的人还看了:娱乐圈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