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巡洋舰介绍-利根级
旧日本海军巡洋舰介绍-利根级
注:《华盛顿海军条约》与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均于1936年12月31日到期。
战争雷霆利根
IJN原本在昭和六年度辅助舰艇补充计划(丸一计划或①计划)列入了4艘8500吨级和2艘8450吨级的巡洋舰,但由于财政原因仅完成了前者--4艘最上级的建造工作,后者不得不暂时取消。
在第二次伦敦军缩会议前夕,为满足海军军令部的要求,日本又开始了昭和九年度舰艇建造补充计划(丸二计划或②计划),两艘新的8450吨级巡洋舰也在其中,同时也确定了此级舰为最上级的改进型,先采用三联装155毫米炮,之后再换装高雄级同款的203mm主炮,主炮安装位置与最上级一样(前3后2),搭载2~4架水上侦察机。两舰得名利根、筑摩,均由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首舰于1934年12月1日开工,1937年11月21日下水,1938年11月20日竣工;二号舰于1935年10月1日开工,1938年3月19日下水,1939年5月20日完工。
在建造过程中,军方曾多次改变设计图。由于当时舰政本部正在进行大和级战列舰的方案论证,根据以往的海战经验,海军主力舰前主炮使用率要远多于后主炮(前者70%,后者30%)。鉴于英国的纳尔逊级和法国的敦刻尔克级均采用了全部主炮前置的设计。日本为了考察这一设计的优劣,将还未完工的两艘利根级当成了实验白鼠,把舰桥、烟囱、水上飞机弹射器等上层建筑全部后移,后主炮移至舰桥方,同时减少一座主炮塔,虽然直观火力稍微减弱但却比最上级多搭载了一倍的飞机。
利根级线图
舰员:874人
标准排水量:11394t
满载排水量:15443t
舰艇尺寸:
201.6m×19.4m×6.23m
装甲防护:
舷侧145毫米,甲板56毫米,主炮塔25毫米,司令塔130毫米
动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8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152000马力;四轴
续航力:9270海里/18节
航速:35.5节
武备:
4座双联装三年式203mm/50倍径主炮
4座双联装八九式127mm/40倍径高炮
4座双联装九六式25mm高炮
防空强化后更改为14座三联装+4座双联装+21座单装
4座双联装13mm高射机枪
4座三联装九零式610mm鱼雷发射管
(配九三式氧气鱼雷24条)
6架水上飞机(一般带5架),两座弹射器
1939年,利根、筑摩两舰合编为第8战队。由于日本雷达实用化的进度过于缓慢,搭载有大量侦察机的利根级成为IJN里侦察能力最强的巡洋舰。
1941年珍珠港作战中,两舰被编入南云机动部队,并于12月7日晨首先派出侦察机查看袭击目标珍珠港的天气状况。
补给中的利根,稍远处是一艘最上级
之后两舰又先后参加了威克岛攻略、空袭达尔文港及印度洋攻略等作战行动。
1942年5月27日,中途岛大战前的利根号(照片由比睿号战列舰舰桥拍摄,远处是第十战队的两艘阳炎级驱逐舰)
1942年6月,两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由于利根号弹射器故障,导致侦察机出发推迟。而美军航母编队恰好出现在了由该舰负责侦察的区域;
利根号修复了弹射器后,推迟发出的4号侦察机终于捕捉到了敌舰,却因航线偏差及日方指挥的失误未能改变战局。
自企业号起飞的舰载轰炸机一举击沉了日军赤城、加贺和苍龙3艘航母,在机动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中将生死不明的情况下,第八战队司令官阿部弘毅少将根据条令接管指挥权,在旗舰重巡利根号上升起了指挥旗。
而日军仅剩的最后一艘航母飞龙也在不久后完蛋。
中途岛之后,两艘利根级又接着参与了惨烈的瓜岛海战,其中筑摩号在圣克鲁兹海战中被美国大黄蜂号的舰载机重创。
全炮口转向一边的筑摩
1944年6月马里亚那海战,两艘利根级与两艘最上级铃谷、熊野重新编成了第二舰队第七战队。
萨马岛海战躲空袭的筑摩
10月22日,栗田舰队开出文莱港,前往莱特湾参加捷一号作战,并于25日清晨在萨马岛海域与美军护航航母部队交火,筑磨号与金刚号、羽黑号配合击沉了美军护航航母甘比亚湾号(CVE-73),但其自身也被美军舰载机发射的鱼雷命中舰尾失去行动能力,当日下午由驱逐舰野分号雷击处分(更大可能性是自沉)。
阳炎级15号舰野分也是IJN著名祥瑞舰之一
而野分号在搭救完筑摩号的船员撤退时被美军第34特混编队追上直接完蛋,仅有1人幸存。重伤但幸存下来的利根号在返回本土后便不再出动。
1945年7月24日吴港大空袭,利根号被美军战机命中4枚炸弹,直接坐沉海港。战后,该舰于1947年被浮起解体,废铁重融再生用于战后重建。
江田岛外坐沉的利根号
依稀可见的迷彩涂装
注:企业号与大黄蜂号均属于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注:甘比亚湾号属于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
以上就是(旧日本海军巡洋舰介绍-利根级)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