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
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
导入新课:解释“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社会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历史。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可向学生解释两者都泛指原始社会。
(一) 夏、商、西周——青铜时代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又是怎样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对青铜时代的认识和理解。
一、更替
1、奴隶制社会的开端——夏朝
l时间:公元前2070——1600年
l人物:禹启桀
l都城:阳城
l区域:河南西部与山西南部
l地位: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开端。
2、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商朝
l时间:公元前1600——1046年
l人物:汤(开国);盘庚(迁都—安阳(水患、内讧));纣王(亡国)
l都城:亳殷(殷墟)
l地位:当时世界大国
3、奴隶制社会的强盛——西周
条件---文王改革(姜尚 周公)
l建立: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统治的正义战争。)
定都----镐京
地位----地域空前广大,具有重要地位
原因----厉王暴政 (贪财好利、“道路以目”)
l衰落:国人暴动性质----平民和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斗争
结局----厉王流放;共和行政
l灭亡:周朝内乱、犬戎攻周
思考:夏商周王朝鼎革之际,王朝灭亡的原因一般规律是什么?A末代国王的昏庸。B内部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C周边新兴力量的强盛。
二、制度
1、夏朝:禹建夏;启建立王位世袭制
影响——中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禅让制:在氏族贵族范围内,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军事民主制(预示着原始社会的崩溃)。
2、商朝:奴隶制残酷——人祭和人殉制度;
3、西周: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
①井田制所有制形式——周王所有、臣下享用
⑴含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是奴
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经营方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产品分配——奴隶主占有劳动成果
⑵演变: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铁器与牛耕技术)、废除于战国(变法)。
②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⑵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国:鲁国晋国燕国卫国齐国宋国
⑷义务:政治上服从周王命令,经济上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军事上要随从作战
⑸影响:积极——巩固统治、扩大疆域;消极——王室衰微、诸侯分立
⑹分封制和井田制关系: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上层建筑。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三、经济
1、农业:
①发展原因:A.夏商周统治者对农业重视。B.采取奴隶集体耕作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产量增加。
②发展表现:A.农作物品种增多(稻粟——“五谷”)。
B.耕作技术的提高(集体耕作、木市农具)。
C.作物产量增加(酿酒业出现)。
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手工业:
①青铜制造业(主要部门)
⑴原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器和兵器)
⑵特点:
l生产规模大,官府垄断、产品供王室贵族使用。
l技术先进(开采、熔炼、制范、浇铸、修整等道工序)。
l品种多,数量大(礼器、兵器、食器、酒器、水器)。
l产品质量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l商周铸有文字(铭文)
②玉器加工和纺织业:
③陶瓷业:
④制漆业:
3、商业——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很多;商民善于经商,以贝为货币;商周建立邮驿制度
四、文化
1、文字
⑴商代甲骨文
l发掘年代:19世纪末
l地点:河南安阳(殷墟)
l名称由来:刻写于龟甲与兽骨之上
l用途:商朝占卜的记录
l意义:比较成熟的文字,但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为研究商代历史与古文字提供丰富材料。
⑵西周青铜器铭文
2、科技
天文历法——商朝干支记日法(最长);日食月食最早记录
医学、生物学、地理学
3、史学——《尚书》(最古老的官方史书)、《周易》(最古占卜用书)
4、艺术——青铜铸造艺术
以上就是(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