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战机?零式的由来 (战机世界零式)
上帝战机?零式的由来 (战机世界零式)
零式战斗机(日文:れいしき かんじょう せんとうき,代号:A6M Zero,译文:零式战斗机),是日本的一型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舰载战斗机,是日本产量最大的战斗机
1937年,日本海军刚刚装备了96式舰载战斗机(三菱A5M,盟军代号 CLAUDE),就开始准备发展其后继型[1]。
96
零式的前辈九六式舰战1937年5月19日,日本海军向三菱重工与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两家公司提出一个名为“十二试舰载战斗机计划要求书”的设计案。“十二试”中的“十二”是指日本昭和十二年,“试”表明了这是一架试制机。三菱内部专门为这个项目成立了设计小组,首席工程师是堀越二郎。两家公司都以“昭和十一年度航空机种及性能标准”进行设计,其要求新的单座舰载战斗机能在航空母舰和陆上基地起降,用于拦截战斗机和击毁敌侦察机;速度以及爬升力优于敌军的高速飞机,可对对方加以拦截;机动性可和敌战斗机空战;普通满载状态发动机最大出力可续航1小时;携带20毫米炮1-2门,如只装设1门时必须追加7.7毫米机枪2挺。携带1门20毫米机炮的弹药量为60发、1挺7.7毫米机枪为300发;可在300海里内接发电报、30海里内无线电通话;实用高度3000-5000米;另外还要求离着舰性能良好,起飞长度在合成风力10m/s时必须在70米内;使用副油箱时飞行时间可到6小时以上,可持续改良;必要时可搭载2枚30公斤炸弹。对于战斗机续航能力与作战半径的需求,除了滞空时间以外实际要求规格内还有不得短于各种攻击机的航程的规定
up:后正式名称为海军零式舰载战斗机(中途岛海战参战型号为三菱A6M2的21型)盟军对其代号 Zeke乘员 1人发动机 中岛“荣”12型10气缸气冷式发动机,起飞时功率940匹武器 两挺7.7mm97式机枪(每挺携弹约600到700发),两门20mm99式机关炮(每门携弹约60发)挂弹 2颗60kg炸弹,330公升副油箱全宽 11.82米全长 8.94米全高 3.48米重量空载 1679.7kg
挂弹 2409.5kg最高航速 532.69千米每小时巡航航速 333.13千米每小时爬升率 7分27秒内爬升5905.5米升限 9843米
最大航程 1010海里(极限1675海里),相当于1870.5公里(极限3102.1公里)
为什么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在初期零式战斗机是无敌的呢?其实即使是战争中早期,零战也并不是无敌的,与其说无敌的是零战,不如说无敌的是精锐的日军飞行员,
零式战斗机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产生所谓的零式战斗机神话,被视为不可能被击败的无敌战机。这个神话造成来自几种不同的因素。
西方国家当时普遍不相信一个东方国家造的战斗机性能可以达到一个超过他们想像的水平。
虽然陈纳德已把有关零式战斗机的性能情报交给美国,但却未受到重视。
初期与零式战斗机遭遇的时候,飞行员普遍使用错误战术以及受到经验不足的影响。而这与盟军将太平洋战区视为次要战区的态度也有关系。
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行员训练扎实、实战经验丰富。
根据美军官方文件表示,战争初期的零式战斗机与美军战斗机的交换比(Kill Ratio)为1:6 重新涂上美军机徽并接受飞行测试的零式战斗机二一型
1942年6月3日,一架由龙骧号航空母舰起飞去攻击阿留申群岛的零式战斗机二一型,因发动机故障而在阿克丹岛迫降 不幸翻覆,飞行员古贺忠义死亡 但飞机本身却奇迹似地无甚损伤。五周后被美国人发现,1942年8月该机被送往圣地牙哥北岛基地做了一系列的飞行测试,结果发现─零式战斗机
现场图片
主要的优势包含:
非常低的翼负荷、失速特性良好、低速下的操控反应极端灵敏。这是由于航舰起降安全所需,并基于当时日本极端重视水平回旋能力的思想所致。以上诸多特性成就零式战斗机极为优异的水平面回旋能力。无论回旋半径或是回旋率,都超越盟军当时参战的主力机种。该机优异的水平面回转能力,令盟国飞行员很难从后紧贴零式的航道 从而获得开火机会;反之,零式战斗机出众的回旋能力令零式战斗机在初期的近距离空战中经常处于优势。
与同时期战机相比,远到不可思议的航程。
中高度以下良好的爬升率。瞬间爬升率几乎媲美特技机。即使被咬尾,一两个翻飞后就可能将情势逆转 从而反咬敌机。
作为舰载机而言,相当良好的全向视野。
以同时期的战机而言算是比较早搭载20mm机炮的机种。对早期防弹相关设备不完备、结构也并不强韧的各国战机而言,该口径等级的火力非常具有威吓性。
而且将单发轻型战斗机击落四发重型轰炸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这等火力是同一时期 较零式战斗机更为机敏,但武装只有两挺机枪的一式战‧隼所难以迄及的。
太平洋开战当时,以空冷引擎搭载机而言非常干净漂亮的气动外形,以及相当低的阻力。(阻力系数0.0234、综合阻力面积0.525㎡)
这不仅利于以较低马力达成较高速度,对巡航的燃费经济性也有好处。
开战初期仅次于一式战‧隼而胜过几乎所有对手的初始加速性。面对极速高于自己的对手,也往往有机会在对方达到高于自己的速度之前将之捕捉并击落。
零式战斗机的主要弱点有:因为设计上要求低翼负荷,飞机重量必须刻意降低,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以适应高速下大幅度动作产生的应力,原型2号机便遭遇俯冲超限 翼梁与主翼外板无法承受负荷导致结构解体的情形,这问题在量产机上仍有类似状况。虽然日军很早就知道问题,也试图对机体结构进行强化修改,然而零式战斗机与西方国家战机相比高速俯冲下强度与操控性弱于对手的问题自始至终就没有获得实质上的解决过。另外,结构强度不足同时也就意味着飞机承受战损的能力不高。
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不如其他航空先进国,使得零式战斗机的飞行性能必须靠近乎偏执地削减机体重量来达到,恶化前一点提到的结构强度问题。零式战斗机的控制面在高速下很难改变角度,致使运动性能严重降低,这问题从大约220mph(354km/h)的空速开始浮现,一旦超过300mph(483km/h)的空速后,操纵杆需要施加非常大的力量方能移动。依据某些零式战斗机驾驶员的实战证言,超过500km/h时的杆力大到需要两手 + 一腿的程度才能扳动。也就是说,中高速度范围下的运动性能 明显劣于同速度等级的盟军战机,而后期面对更高速等级的新一代英美战机时 差距更是大到绝望的程度。
无线电通信品质不佳,有时驾驶们为了减轻重量会干脆拆掉无线电改用手势沟通;无论是前者或后者 皆缺乏灵活、即时且精确指挥中队执行团体战术的能力。
油箱缺乏被枪炮命中时抗燃的设计,其自豪的轻质高强度板材 - 超超杜拉铝易氧化的特性又使飞机更加易燃,且驾驶座对枪炮子弹可说是毫无防护力,甚至最简易的装甲都没有(up:神风是不需要装甲的)
习雪:那零式战斗机的战绩有又哪些呢?
1940年9月13日,进藤三郎上尉率13架零式与保卫重庆的27架中国空军波利卡波夫I-15、I-16 战斗机空战,老旧的I-15、I-16 无力抵挡,损失惨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零式共击毁99架中国飞机,自身有两架因为地面起火而损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零式从航母起飞,为第一波攻击的B5N2 97式鱼雷机和D3A1 99式俯冲轰炸机护航,掌握制空权后,零式也扫射机场跑道,防空火力点和其他一切目标,在空战中击落了4架美国战斗机,还给珍珠港的地面设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此役中日本损失了8架A6M2,大多数是被对空火力击落的。
1941年12月8日,日本陆基航空兵从中国台湾台南出发,大举空袭菲律宾,84架A6M2护送54架G4M11式陆攻和54架G3M2 96陆攻袭击克拉克机场,美军飞机紧急起飞迎战,被击落15架,另外还有50架被摧毁于地面,一天内美国在菲律宾的空中力量全部被消灭。在菲律宾上空坂井三郎下士首先击落一架柯蒂斯P-40,两天后又击落了一架B-17轰炸机。到12月13日为止,美军大势已去,A6M2开始使用机炮扫射地面目标,零式用了3天就掌握了菲律宾的制空权。
1941年12月20日,日军空袭昆明时,中国国民政府手下的外籍部队飞虎队和驻守南天门的地方空军首次参战。虽然P-40B机动性不如A6M2,但俯冲速度要快很多。利用这项优势,飞虎队采用高速俯冲,打了就跑的战术,避免与零式纠缠。在1942年前,他们已经摧毁了286架日本飞机(包括空中与地面的),自己仅损失13名飞行员。
中国空军
有人就会问习雪了,中方战场的空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其实这还要从零战的弱点说起: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有300架零式,其中有250架用于太平洋战区,全部是零式二一型,参与了偷袭珍珠港和菲律宾攻略战等战役,由于机动性和续航力比当时的F2A水牛、F4F野猫、CW-21B、霍克75A、P-40战鹰等战机要占优,
F2A水牛
F4F野猫
CW-21B
P-40战鹰
再加上盟国准备不足,缺乏对零式特性的正确分析,采用错误的一战体系空战战术导致在开战后几个月里,太平洋地区的战斗机部队损失了约2/3,珊瑚海战役中,零式装甲较薄弱、发动机功率较低的弱点逐渐暴露,美国F4F战斗机飞行员发展了了多种对抗零式的有效战术,其中一种的名于VF-3中队指挥官约翰.s.萨奇少校的“剪刀交叉/萨奇交叉”战术,在这种战术中,两架野猫互相交叉飞行,互相掩护对方尾部,这样零式即使咬住其中一架野猫式,同时另一架野猫也咬住了零式。另外在大编队作战中,野猫飞行员被提醒要尽可能保持高度,俯冲攻击敌机编队,然后利用俯冲的速度优势脱离再爬高,准备进行下一次攻击,尽量避免与零式近距空战,但其实用习雪自己对这款战斗机的看法其实这款战斗机就是剑走偏锋,几乎抛弃了其所有的装甲并且其装备的20毫米机关炮威力偏小,有时美军战机连续被击中数发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并且采用弹箱供弹最多只能容纳60发炮弹,一旦机炮弹药消耗完毕,以其机枪薄弱的火力不足以击穿美军普遍装甲在10毫米以上的战机,这又要有人问了,那为什么日军不升级火力呢?其实你以为他不想吗?还不是底子不行就打个奇妙的比方假如你去配了个电脑,假如你主板配个紧凑的丐板你觉得你还有后续的升级空间吗?就算有也不高是吧,零式同理刚开始零式在东方战场搭配日本比较精锐的飞行员近乎是无敌的存在,所以在最开始也没有考虑日后升级的事情,到了太平洋战争中期日军发现零式战斗机发动机功率较低的弱点逐渐暴露,但是机身架构过小根本容纳不了更大的发动机,就算是强行装备也不是特别理想,在强行更换大型发动机之后俯冲零式战斗机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空气动力学的被破坏和机身强度的严重不足所解体(就像各位在丐板供电不足的情况下强行上电压然后就...00000x0100x2fff....),日军中后期也有想过重新设计生产一款新式的战斗机来代替零式战斗机,但是当时零式战斗机的数量已经过于庞大并且还有大量发动机库存并且“日本”政府也没有能力和资金再去生产和大面积装备更先进的战斗机加上后期日军老兵流失严重,被南天门驻扎的地方空军打败也就不奇怪了,至于太平洋战场呢,习雪感觉完全就是太肉了,美军在中后期甚至给战斗机重要部位装备了20毫米以上的装甲一旦零式把60发,威力本就不大,的蚊子炮打完了,光靠剩下的几挺小口径轻机枪除非命中驾驶员不然根本造成不了严重伤害,当然神风当我没说....(习雪:标点符号可能有点问题,各位见谅)
以上就是(上帝战机?零式的由来 (战机世界零式))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