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为什么佐幕 (浅谈我为什么要入党)
(浅谈)我为什么佐幕 (浅谈我为什么要入党)
天诛!
老乌龟!
尊王攘夷!
好,现在我替你们喊过了,那么请耐心的往下看吧,我将分战国和幕末两个时代说起:
战国时代(织田家)
我为什么欣赏幕府?诚然,很多战国迷和当代的日本人都不是很喜欢德川家康这个角色,嫌弃他的狡猾、心狠手辣。而战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又比比皆是。大一大万大吉的石田三成、日本第一兵真田信繁等等都是西军派的首推人物。
石田三成的大一大万大吉
但是,我欣赏的是幕府这一政权,不是个人。战国乱世之后,太平的江户幕府时代来临,将万民解脱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不是功莫大焉?因此,不论是德川或是假设其他势力建设了幕府,开创了新时代,我都会支持,正巧德川家康这样的人物顺应了时代潮流。假设没有有足够能力的人去统一天下,日本还要乱到什么时候,又要死多少人,还要出多少乱世“英雄”呢?我佩服英雄,但不支持过度崇拜英雄,或者说是我很反对个人崇拜主义。如果因对一人之好恶便妄定国家之大局,则未免太轻率了!
有人说,丰臣秀吉不已经统一天下了吗?是的,可丰臣的天下并不太平。除继承人问题外,内部矛盾也及其尖锐,地方大名对丰臣政权的自保型顺从、文治派武功派的矛盾,内战迟早发生。即使战国从未有过德川家康,丰臣秀吉死后不出十年,天下还将大乱。
幕末幕府新军
在幕末系列影视剧中,鸟羽伏见战败、德川庆喜逃离大阪时总会有人叫好,称西军报仇百年不晚。这么说倒也没错,只是,抛开氏族恩怨,这样的复仇合适吗?请仔细看:
先说一说倒幕战争以后发生了什么:明治新政府依靠着武士建立了政权,开始实行维新,却短期内就废除了武士这一阶级。虽说也是顺应历史,但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做法我个人实在无法接受。
随后,资本主义发展和军国主义驱动着日本对外扩张,我想稍微读过历史的人就知道侵华侵朝的日军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多少灾难!撇开对外国的影响,谈谈对日本本身:让平民充军去异国战场上侵略、最终客死他乡,顺便还招了核,这样的结局,真的好看吗?有人说,这是当时日本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事实上,相近时期没有进行侵略便实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国家并不是没有,思想先进的人士也主张韬光养晦。
甲午黄海海战
江户幕府奉行和平政策,二百多年来从未有过对外战争,并在和平时期与清、朝、荷交好,共通贸易。在西方列强扣关殖民之际,依照幕府的计划,推进公武合体简化行政、恢复政府威信,随后一致对外,与亚洲各国交好,获取外交平等,实现攘夷,并进行近代化。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转型,最终重新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岂不是皆大欢喜吗?
再谈一谈倒幕战争前发生了什么:幕府在佩里叩关后高层一度陷入混乱,统治权也在风雨中飘摇。幕府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以诸侯会议,各藩参政的方式稳定自身,团结日本的各藩势力,以实现对外的呼声一致。必要的条件就是尽可能阻止内乱。因而取消掉了本该实行的水户藩讨伐。
佩里扣关
反观长州藩做了什么?国家危难时仍然想着复仇。禁门之变时与幕府、会津藩结下了仇,便不惜一切代价去推动倒幕战争的爆发,就好比强盗已经站在家门口,儿子却因记恨抄起棍子打在老爹头上。
倒幕派在击败了佐幕势力后,萨、土等藩意图安抚旧幕府士族,建设新国家。而长州藩以恩怨为先,开始对会津藩的武士、人民做出种种残忍之举:曝尸死者,流放活人。这样的长州传统流传在后来的陆军及政府当中,难怪招核的命运已定。
萨长土
再比较一下幕末时期各藩对未来的想法:
会津藩:维护秩序,和平为先。
土佐藩:佐幕攘夷,谨慎动武。
萨摩藩:破除守旧,大步革新。
福井藩:调和各派,公议政治。
长州藩:打倒德川,成立新的幕府。
??????
是不是很清奇?后来长州藩藩阀在新政府当中居重要地位,什么后果不必多言。
总而言之,关原之战德川的胜利建立了和平的盛世,而明治维新又迫使日本走上不归路。现在请以大局的角度来看,你依然认为关原之战西军的仇还一定要报吗?或者说一定要以戊辰战争这样的形式去报吗?用长远的眼光去看报这个仇除了“解气”还有别的价值吗?
这样看来,明治维新光鲜的背后是一条不太完美的道路,虽然有成功却也遭受了失败。如果历史产生了分歧点,也许另一个世界上实现了佐幕维新的日本会比此世要好呢?
会津军
诚然,不论是西军还是维新志士当中,都有值得尊敬、可歌可泣的人物,我不否认他们的闪光点。但是总得来看,我不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最优的方案,他们的理念适合尊敬却不适合践行。佐幕方也有一大批放眼世界的如象山、海舟、觉马的志士和为佐幕失业光荣牺牲的义士。所以我认为,实现幕府的和平崛起,学习幕府的和平理念、大度气概才是最佳的,因此我支持、提倡佐幕思想。
最后声明:本文属个人主观观点,存在片面属正常情况;观念是就总体而言,允许存在个体反例。欢迎有据探讨。
以上就是((浅谈)我为什么佐幕 (浅谈我为什么要入党))全部内容,收藏起来下次访问不迷路!